<研究最好的公司、投資最好的公司>
上篇討論投資成長、投資創新。再往下,要從中選出最好的公司去研究、投資
為什麼要研究最好的公司?
因為研究員最寶貴的資源是時間,每天吸收什麼資訊、跟誰混在一起,會嚴重引響我們知識複利的速度
巴菲特說:One of the best things you can do in life is to surround yourself with people who are better than you are
當研究一家好公司,或說得誇張一點,研究一家偉大的公司,你會吸收到怎樣的資訊?會被什麼樣的人圍繞?
首先當我們研究人的時候,會遇到一群頂尖的創業家以及他們周圍頂尖的人物。例如研究波克夏,光是巴菲特自己就已經夠優秀了,但他旁邊還有葛拉漢、費雪、蒙格、Tom Murphy、Bill Gates。然後我們跟員工訪談,會碰到 Ted Weschler、Todd Comb、Greg Abel、Ajit。接著我們跟同樣研究波克夏碰面請益,會遇到 Pabrai、Guy Spier、我老闆。這還只是人的部分,然後我們研究它過去的投資,也會碰到一群厲害的企業,例如 See's Candy、可樂、Apple。我們每天被這些頂尖的人、頂尖的公司滋養,慢慢的知識累積的速度應該會有不一樣的斜率
在投資上,研究好公司一來可以投資該公司,二來也可以延伸到無數的機會,這間公司的客戶、供應商、轉投資。藉由優秀企業家的眼睛,幫你挑題目
持續研究一家公司九個月好玩嗎?目前實驗下來的結果是越來越好玩,每天都是 Day1。可以慢慢想像巴菲特為什麼可以研究 IBM 50 年
雖然研究好公司,買好公司可能還是會賠錢,而且還花了老半天才研究完一家公司。但沒關係,一生中只要選中一次 Amazon 就夠了。Amazon 上市 24 年,CAGR 38%。這個概念是,如果你有 100 元,把其中五元拿去 allocate 在很不確定的 Amazon,就算未來 24 年你那 95 塊都賠光,24 年下來還是可以拿到超過 20% 的 IRR,這真是挺瘋狂的。
當然這中間有很多可以 argue,憑什麼第一天就買到 Amazon? 沒關係嘛,我有 24 年可以慢慢研究,慢慢買。大不了,我把 Amazon 研究透徹,把這個行業研究透徹,當下一個 Amazon 出現,我應該有比較高的機會選中吧?就像 Charlie Munger 可以選中李祿和 Todd Comb,Buffett 可以選中 Bill Ruane 和 Ted Weschler,邏輯應該類似吧